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科學家破解: 西藏頌缽的秘密 (美國劍橋市麻省理工學院)

千百年來,佛教徒們一直在用頌缽輕柔的嗡嗡聲來開始以及結束他們的冥想。

    
如今,物理學家們使用這些相同的碗對流體動力學有了更深的了解。

    
這種由銅合金製成的碗是一種靜止的鳴鐘,當它受到擊打或摩擦時便會產生共振在裝滿水後,碗中的液體會隨著震動而起舞。





    
在發表於6月30日出版的《非線性》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比利時列日大學的 Denis Terwagne 和美國劍橋市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 John WM Bush,對來自喜馬拉雅山脈的4個5世紀的頌缽的水聲特性進行了分析。




    
他們操控一個揚聲器對每個碗播放聲調共振,隨後觀察了液體如何對不同的振幅作出響應。




結果顯示,隨著振幅的增加,波浪開始在液體的表面形成,直至最終變得沒有秩序,並相互碰撞在一起,進而噴出液滴。

    
在某些頻率和振幅下,這些液滴看起來似乎在表面上漂浮和漫步。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科學家之前曾在紅酒杯中對類似的動力學問題進行過廣泛的研究,但這卻是在頌缽中進行的第一項研究。

    
頌缽原本是僧侶當做食器用途的器具,後來有許多人用它來靜心冥想,據傳頌缽深沉悠遠的鏗鏘聲可以讓人進入身心舒緩的狀態。